c
派利是的习俗,各地都有,风格也各不相同。例如在闽台,传统的利是封约比中国香港惯见的大三、四倍,大小足够容下整张100元台币,颜色也是采用中国香港常用的鲜红色,不过有“资格”发红包的,却是在职人士,而非已婚人士。他们一般会发红包予高中以下,大概十六岁左右的孩子,红包里大多放100元至200元台币,一般派至初五就不派了,比中国香港的正月十五早了十天。而日本人采用的利是封,则为白色信封,封面缀有红色图案,象征好运,显然红色代表好运,并非中国人*有的观念,但日本的利是,却只发给自己的子女,不会发给外人,内则平均有1000日圆左右,跟中国香港的大异其趣。 “利是”亦有写作“利市”或“利事”这三者的由来有个典故。“利市”一词早在“易经”中便有记载,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。元代“俗谚考”亦提及“为了吉兆,要向主家讨个利市”的说法,由此可见,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。根据“易杂注”所载:“营商利市,营达利事”,生意人派的叫利市,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。由于“事”和“是”两个字其 实都是相通的,所以很多人都把“利事”写成“利是”。一些老人家称利是作“红纸”。常见的利是封其实只有数十年的历史,清朝时仍未有利是封,每逢佳节,要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,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,封成利是,所以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老人家以“红纸”作为利是的代名词。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了,广东有过年派利是、逗利是的习惯。“利是”又称“利事”,也即红包,取其大吉大利、好运连连之意。广州一般来说是已婚人士派“利是”,从大年初一至元宵节前都可派发。所派对象除了未成年人,还有一些未婚人士,五六十岁未曾婚嫁的单身朋友,也会收到“利是”。春节假期过后,单位还派开工“利是”呢! 如今,一般人家每逢过节,孩子都收到不少“利是”,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多少,所以,做为小学生的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不少的利是,元宵节过后就会开利是,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的利是封,假期大队部学生实践活动有一项作业就是:每人完成一件与环境有关的小制作或小发明,今天我就利用利是封制作灯笼吧!利是封灯笼的折法有很多种,下面我折的大樱花灯笼比较容易,但装饰、摆设都很喜庆的。